池上本門寺,位於東京都大田區池上一丁目,是日蓮宗十四靈跡寺院之一,也是七大本山之一。其他6座寺院分別是:清澄--清澄寺、小湊--誕生寺、中山--法華經寺、北山--本門寺、京都--妙顯寺、京都--本圀寺。本門寺自創寺以來,已700多年,與山梨縣身延山的久遠寺(日蓮宗總本山),同為宗門5.000座寺院的中心。
大堂
西元1282年9月8日,日蓮上人(西元1222年--1282年)在弟子的極力勸諭下,前往常陸(現在的茨城縣)作溫泉療養,離開居住了九年的身延山。事實上,日蓮上人並未前往常陸,一直滯留在武藏國(現在的東京都)篤信佛教大領主池上宗仲的家中,安排自己圓寂後的事情。上人圓寂之後,池上宗仲在住宅背後的山上,按法華經字數(69.384)捐地6萬9千384坪,建立寺院,開堂供奉日蓮上人,這是池上本門寺的緣起。本門寺山號「長榮山」,意即「長久繁榮之山」。
日蓮上人
本門寺在鎌倉室町時代受關東武士階層保護,德川幕府時期是諸侯大名許願的寺廟。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4月15日在空襲中遭遇猛烈轟炸,除總門、五重塔、經藏(藏經樓)、多寶塔(佛塔)外,其餘皆被炸毀。值得慶幸的是在日本全國信徒捐贈下,全部得以重建。
本殿



日蓮上人說法像
日蓮上人在世之時,正值亂世,內亂頻發,災害、瘟疫以及飢荒蔓延,許多人渴望逃離現世。人們欲從淨土宗的「依靠阿彌陀佛願力,往生極樂淨土」中找到一絲希望。然而,日蓮上人卻指出,除非通過自身努力來獲得佛性,否則其精神不可能獲得昇華。上人基於本身對《法華經》以及世尊的堅定信仰,嚴厲批判了當時的佛教宗派。(鐮倉至安土桃山時代:西元1192年--西元1603年,是日本歷史動盪不安的年代,也是佛教的轉換期。在這期間出現不少新興宗教,其中重要的有法然、親鸞指導的阿彌陀信仰,日蓮指導的《法華經》信仰。這些信仰在群眾中有著深厚的基礎,並且形成了具有民族形式的淨土真宗和日蓮宗。)
日蓮上人根據佛教經文,明白所有災難之因由,決心將妙法弘揚。建長5年(西元1253年)4月28日的正午,在清澄寺諸佛坊的持佛堂立教開宗,發出了念誦題目的第一聲。所謂題目,即指「聖題」(《法華經》),念誦為「南無妙法蓮華經」(皈依妙法蓮華經之意)。指出「南無妙法蓮華經」才是救渡末法民眾的唯一正法,開始宗教改革的決心,並發下誓願:「我乃日本之樑柱,我乃日本之眼目,我乃日本之大船」。同時改名為「日蓮」。《妙法蓮華經》(如來神力品 第二十一):「如日月光明,能除諸幽冥。斯人行世間,能滅眾生暗。」(從地湧出品 第十五):「不染世間法,如蓮華在水。」上人道:「世間之光明不外乎日月。純淨之物非蓮華莫屬。《法華經》乃集日月與蓮華之大成。」「日」「蓮」二字,道出了上人信仰之深。
念誦題目不僅是單純地用嘴巴重複,而是貫注整個身心以及聲音與靈魂來進行念誦。只有通過這種修行,方能在通往覺悟的道路上邁進。上人抱著各種災難均起源於錯誤信仰的這一堅定信念,認為唯有《法華經》方能守護國家與人民。上人相信如果《法華經》的教義得以實踐,必定能為人民乃至整個國家帶來平安與幸福。日蓮上人強烈主張現世通過念誦題目皈依《法華經》,以此來啟發佛性。日蓮上人向鎌倉幕府最高權力者北條時賴提出了「立正安國論」 諫訴一切災難不幸的原因乃信仰錯誤的宗教,請求力行改革,為人民謀福利。
「松葉谷法難」--上人憂國憂民的真誠勸諫,卻換來當權者和他宗僧侶的種種迫害。文應元年(西元1260年)8月27日,一批以執政者北條長時之父為後盾的念佛信徒,企圖置上人於死地,向松葉谷的草庵發動襲擊。日蓮上人僥倖逃過大難,但在第二年弘長元年(西元1261年)5月12日,幕府在毫無道理下歪曲法律,對上人處以流刑伊豆的伊東之罪。

「龍口法難」--文永8年(西元1271年)極樂寺的良觀要進行求雨,上人便要求與良觀來一次比賽,以祈求的應驗與否來定勝負。如果在七日之內下雨,上人就拜良觀為師,但如果不下雨,良觀就得承認自己的教義錯誤。結果,良觀從6月18日開始一連七日作法求雨,卻一滴雨水也沒下。狼狽的良觀於是要求延遲七日,然而七日之後仍然滴雨不降,反而狂風大作,良觀落得大敗收場。可是良觀不但不承認自己的落敗,反而對上人更加怨恨,慫恿幕府的權貴和他們的妻子,企圖用強權威壓上人。

龍口法難刑場舊跡
「佐渡流刑」--幕府雖然未能將上人殺死,卻處以形同死罪、有去無回的流配佐渡之罪。文永8年(西元1271年)11月1日,上人來到佐渡一處荒涼的墓地,名叫塚原的一所破廟中。當地的生活艱苦,在嚴寒之中無禦寒衣物,欠缺食物,每天更受到佐渡居民的仇視與敵對。
文永11年(西元1274年)3月,上人獲得赦免,於3月13日離開佐渡返回鎌倉。4月,跟平左衛門尉見面時,上人再次力勸,如要防止蒙古的侵襲就必須放棄邪法,信奉正法。由呈遞〈立正安國論〉時開始,以及在龍口法難被拘捕之時,再加上這次,已經是第三次諫曉。
由於三次諫曉都不被接納,於是上人便倣效「三度諫曉國家不被採納,便與山林交往」的典故,決意棲隱於甲斐國(現在的山梨縣)波木井鄉的身延山。上人在身延著作了〈撰時抄〉、〈報恩抄〉等許多御書,同時致力指導培育弟子。
弘安5年(西元1282年)9月,上人將一切法門和本門戒壇的大御本尊付囑與日興上人。9月8日,在弟子的極力勸諭下,前往常陸(現在的茨城縣)作溫泉療養,離開居住了9年的身延山。事實上,大聖人並未前往常陸的溫泉,他一直滯留在武藏國(現在的東京都)池上宗仲的家裡,安排自己圓寂後的事情。

10月13日,上人知道時日已至,再次付託日興上人。這些付託給日興上人的書信稱為〈日蓮一期弘法付囑書〉(身延相承書)和〈身延山付囑書〉(池上相承書),又被合稱為〈二箇相承〉。
日蓮上人就在這一天,在池上宗仲的家裡安祥捨報,結束了61年尊貴的一生。遵照上人遺願,將遺骨安葬在山梨縣身延的久遠寺(日蓮宗總本山)。西元1358年,光嚴天皇追贈「日蓮大菩薩」;西元1922年,大正天皇追贈「立正大師」之諡號,信徒尊稱為「日蓮大聖人」。

這一天,來自日本全國的30萬名信眾,雲集此地,熱鬧的場面一直持續到深夜。在13日舉行的「臨滅度時法事」上,仿效圓寂時的擊鐘儀式,由住持敲響低沉肅穆的鐘聲。
御會式是紀念日蓮上人最重要的法會。
【引用資料】
池上本門寺導覽
池上本門寺網站:http://honmonji.jp/
維基百科: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%E6%B1%A0%E4%B8%8A%E6%9C%AC%E9%97%A8%E5%AF%BA
創價中文維基資訊網:
http://www.infosoka.net/wiki/index.php/%E6%97%A5%E8%93%AE%E5%A4%A7%E8%81%96%E4%BA%BA